天气
更多



广告

滚动播报:

首页 >> 国内 >>最新 >>  走在前 开新局|枣庄市突出组织引领“走在前” 推动民生改善“开新局”新闻发布会

广告

最新热点
更多
热点排行
更多
详细内容

 走在前 开新局|枣庄市突出组织引领“走在前” 推动民生改善“开新局”新闻发布会

  9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提升民生福祉创建满意枣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介绍枣庄市突出组织引领“走在前” 推动民生改善“开新局”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663916339646448.png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加强民生改善创新”要求,在全市部署开展“满意枣庄”创建活动,把解决群众不满意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听民声、问民需、排民忧、解民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委组织部作为“满意枣庄”创建工作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管干部、强组织、聚人才、抓考核的职能优势,聚焦居住环境、基本医疗、文体生活等六大领域,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通过建机制、抓整改、严督考,推动工作走深走实、提质提效。


  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联动推进。一是成立专班抓统筹。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满意枣庄”创建工作专班,下设协调推进、诉求办理、舆论宣传、督导核查4个工作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各区(市)、枣庄高新区,市直责任部门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分头推进本区(市)、本领域创建工作。二是条块结合抓落实。区(市)、镇街重点抓“点上”问题整改,市直部门重点抓“面上”专项攻坚,强化协作配合、点面联动,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落实机制。三是联系推进抓提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推进机制,市委组织部率先垂范,每位部领导联系1个区(市)、1—3个市直部门和1个民生领域,区(市)、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分别联系镇街、村居、企业、医院等,每月督导调研,双月会议推进,参与调查走访。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共开展联系督导调研42人次,召开推进会议3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30余个。


  抓实问题整改,回应群众关切。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首位,对群众问题诉求广收集、快转办、立行立改。一是多渠道收集问题。通过市长热线、民意调查、文明枣庄APP“随手拍”等,广泛听取群众对6个民生领域的问题诉求。在市直部门中层干部中开展“我当接线员”活动,通过群众线上“出题”、干部现场“答卷”的方式,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服务效能。目前,已有9个市直部门86名中层干部参与活动。二是全方位分析研判。梳理归类群众问题诉求,从全市、区(市)、问题三个层面,反映问题群众的职业、学历、性别三个维度,分析问题占比,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改进建议,全面反馈整改。三是精准化督考落实。结合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制定精准量化督导方案和评分细则,每月暗访督导,每季考核赋分。对发现敷衍应付、弄虚作假的挂牌督办、通报扣分,计入综合绩效考核成绩。注重在民生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为民办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使用起来,把不担当、不作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调整下去,树立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今年以来,共收集问题诉求2300余个,整改销号1840余个。


  办好惠民实事,提升民生福祉。市级层面。比如,教育服务日趋完善。学位供给更加充沛,市驻地一次性投入使用10所学校,增加学位1.69万个,创造了建市以来一次性财政投入最多、学段覆盖最广、学位供给量最大的纪录,教育质量连年攀升。服务保障更有温度,在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开展课后延时、营养餐配送、研修室开放、公共资源节假日开放等“四项服务”,惠及学生37.4万名,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再比如,文体活动日趋丰富。实施“文化润心·满意枣庄”创建工程,全市36个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65个镇街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五个大家”(大家创、大家唱、大家演、大家拍、大家评)等系列活动,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力争实现“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成功举办市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完成115个村居(社区)、5个百姓健身房、30个口袋公园和1个体育公园建设,把优质公共文体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区(市)层面。比如,滕州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433个村生活污水治理、40个村管网改造;改造升级76个老旧小区,惠及群众1.86万户;实行“歇人不歇车”双班倒清运模式,对每天产生的1100余吨生活垃圾随满随运、日产日清;加强绿地公园建设,补植、修葺绿篱草坪300余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20处,群众休闲健身有了更多好去处。再比如,市中区社会帮扶更加有力。提高各类社会救助标准10%以上,1—8月份共发放救助资金6876万元,保障2.1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探索“物资+服务”社会救助模式,对684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部分经济困难老人开展日常照料服务。11个镇街社工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开展“情暖万家”“朝阳助学”等救助活动,对1000名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17名低保家庭高考新生实施救助。提高养老服务能力水平,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工程,新增240张护理床位,开工建设5处日间照料中心和长者食堂,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民生改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部署要求,扛牢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作为,持续精准发力,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突出组织引领“走在前”,推动民生改善“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大众日报记者:请问,市教育局在基础教育领域民生福祉提升和“满意枣庄”创建工作进展及主要做法有哪些?


  郝荣平:市教育局坚持抓重点、重点抓,将民生福祉提升和“满意枣庄”创建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目前进展主要是:一是积极扩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市教育局组织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召开项目调度会3次,实地调研2次,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调度通报机制。2022年全市规划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幼儿园)40所,目前已开工40所,开工率100%;完工28所,完工率70%;已投入使用13所,投入使用率32.5%;普惠性民办园认定10所,完成率50%。二是突出做好优质均衡。全学段组建帮扶联盟200余个,充分发挥名校、强校的带动引领作用,让成熟管理经验、办学理念向新校、弱校延伸;深入实施“县管校聘”,加大城乡交流力度,年内交流教师3000余人,让农村学生享受城市教育。三是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市、区(市)开通了热线电话,充分利用班会、致家长一封信、学校网站等渠道,点对点、全覆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应知尽知。2022年春季学期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万人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减免保教费(学杂费)3502万元,其中,资助脱贫享受政策学生1.1万人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减免保教费(学杂费)等697万元。四是全力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全面规范治理学生违规骑行电动车、自行车等问题,违规骑行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坚持“疏堵”结合,联合有关部门多次综合研判,对全市中小学生定制公交及周末班车需求全面调研,在整治违规骑行的同时,将校车、定制公交、周末班车同步推进,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的公交交通保障需要。今年,新增校车12辆,定制公交线路57条,周末班车115辆,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五是全系统、全模块、全链条推进“满意枣庄”创建。坚持全市教育系统一盘棋,召开专题会议5次,市、区(市)、镇街、学校四级联动,坚持全面发展,力促学生“学得好”,坚持教学相长,力促教师“教得好”,坚持精细管理,力促学校“管得好”,坚持开门办学,力促社会“评价好”,坚持扩面提质,力促教育发展“业绩好”;通过新建家长接待室、企业微信定向发送、二维码社会征集、12345热线等广泛征求意见,对标对表,现场学习考察先进地区经验,建立整改台账,力促100%整改,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认可度、获得感。 


  2、大众网记者:今年市文旅局开展了“文化润心·满意枣庄”创建等活动。请问,今年文旅部门为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幸福感还开展了哪些具体活动?


  李从望:今年以来,市文旅局围绕“文化润心满意枣庄”创建,突出文化惠民和群众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五个大家”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截至9月20日全市各级文旅系统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18000余场次。一是举办枣庄市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以“喜迎二十大欢乐进万家”为主题,策划了覆盖全市、贯穿全年的十大专项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已举办开幕式、读书朗诵大赛、庄户剧团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戏曲专场文艺晚会、枣庄市第五届少儿诗词诵读大赛、舞蹈和广场舞大赛等七大活动,线上线下参与观众236万人次。接下来将举办全市声乐大赛、喜迎二十大文旅系统专场演出、闭幕式等三项大型文化活动,丰富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目标,注重文化惠民演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检查,创新体制提升“戏曲进乡村”演出的质量和档次。截至9月20日,全市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1432场次。三是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组织94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深入全市65个镇(街道)、2130个行政村开展“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截至9月20日,全市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3016场。四是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活动。组织举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枣庄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群众演群众看”庄户剧团展演活动、“专业院团进乡村文旅服务双十镇”群众性小戏小剧巡演活动,“群众演群众看”百姓大舞台展演节、“文化惠民直通车”群众性小戏小剧专场演出等系列活动,将文化惠民成果送进千家万户,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五是组织开展“五个大家”“我们的节日”等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阵地服务功能,举办了“党在我心中”全市群众歌咏比赛、“喜迎二十大放歌新时代”枣庄市群众合唱展演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活动,以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体娱乐等活动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组织举办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群体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各区(市)文旅部门结合本地特色精心打造了“善国善歌·唱享滕州”广场文化惠民演出、榴乡新韵·四季欢歌“峄城欢乐汇”文化惠民活动、市中区周六剧场暨戏曲六进文化惠民特色活动、薛城区百日消夏群众文化艺术节、山亭区“谁不夸咱家乡好”文化惠民活动、“台城有戏四季满意”文化惠民生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采取层层发动、城乡联动的方式,组织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群众文化活动,将群众文化活动范围不断向农村、学校、小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一线拓展,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热烈、浓厚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


  3、鲁网记者:我们注意到,国家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请问我们枣庄今后将如何落实这一政策?


  高志勇:下一步,我们将顺应全市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从六个方面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实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户外多功能运动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二是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组织好四年一届的市运会和每年一届的全民健身运动会,以及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元旦长跑、清明节登山、重阳节登高等活动,创新举办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大运河系列冬泳节、龙舟赛、马拉松赛、“行走大运河”健步走等品牌赛事,擦亮城市体育名片;大力发展社区、村居体育,推动社区村居体育健身活动的常态化、多样化,助力健康社区村居建设。三是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推广体育社会组织“1+2+N”模式,市、区(市)和镇街各级,均以1个体育总会为枢纽,以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2个人群体育协会为桥梁,大力发展各单项体育协会。四是完善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体系。定期到各类人群聚集的学校、社区、村居、机关事业单位和厂矿企业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开展科学健身宣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五是完善特定人群健身活动体系。广泛开展机关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及喜闻乐见的人群赛事活动,完善残疾人、妇女、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统筹规划,推动各类人群体育活动扎实开展。六是完善全民健身体育文化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宣传全民健身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健康生活方式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


  4、枣庄日报社记者:滕州市作为人口大县,群众对居住和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元,滕州在满足群众需求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义:滕州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57万人,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获评全省工业十强县,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市范围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大走访活动,精准对接群众诉求期盼,部署实施13项民生领域专项攻坚行动,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于民。特别是在群众关注度最高的居住、教育领域,我们聚焦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在居住环境方面,围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实施城市建成区“两清零一提标”工程,新改造雨污合流管网25公里。扎实推进城区26条主次干道新建续建,打通墨子湖隧道,实现荆河东路全线贯通;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力度,修扩建村级道路270公里,覆盖169个村。启动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和电网提升工程,推进了43个村供水管网升级改造、90个村标准用电建设,真正解决群众用水用电困难。启动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多项净化工程,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可吸入颗粒物同比改善2.4%。滕州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城市。围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施“睦邻党建”书记突破项目,高标准规划网格驿站120处,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网格楼栋。深化“红色物业”创建,311个住宅小区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2.7%。壮大基层工作力量,新招录社区专职工作者300名,90名新录用优选青年人才全部下沉网格一线,培树社区“三红”队伍,让老百姓享受到“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在基础教育方面,围绕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实施“强镇筑基”计划,撤并小规模学校33处,释放师资500余名,新招聘中小学校教师481名,进一步优化充实教学队伍力量。投资22亿元推动完成一中东校、北辛中学红荷路校区等10处学校新建扩建工程,新增学位1.1万个。实行“一校多区、结对联盟、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联盟学校36对,设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6个、融合发展体12个,着力破解教学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围绕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小学课后延时、学生营养餐配送、初中学校晚自习室和节假日学校公共资源开放“四项服务”,受益学生达18万人。聚焦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年均发放助学金7000余万元,以温情的教育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今年高考实现新突破,社会各层面对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显著提高。滕州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市、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虽然我们在居住、教育等民生领域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服务群众没有止境、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滕州将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9月、10月两个月份继续开展两轮联系服务群众大走访,把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兜清找实,真正把居住环境、基础教育等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满意枣庄”创建贡献滕州力量。


  5、枣庄广播电视台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市中区在社会帮扶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宁:今年以来,市中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打造“满意市中”为载体,以“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和“八大提升突破工程”为抓手,围绕六大民生领域,凝心聚力、持续发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特别是在“社会帮扶”方面,我们牢牢聚焦“老弱病残”这一特殊群体,坚持应帮尽帮、应扶尽扶,全力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红利,让他们展望未来有盼头、携手前行不掉队。


  一是提高救助保障率。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大排查大走访”活动,走访困难群众4873户,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刚才也有介绍,我区开展社会救助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整治,将救助标准提高10%以上,1-8月份,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876万元,有力保障了2.1万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探索“物资+服务”社会救助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部分经济困难老人,常态化开展入户探访、健康监测、心理慰藉等照料服务,确保他们“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二是提高服务覆盖率。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上半年共为1647名逝者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48.23万元。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累计支出慈善资金66.7万元,开展“情暖万家”救助活动,对1000名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进行实物救助;开展“朝阳助学”活动,对17名城乡低保家庭大学新生给予资金帮助。推进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建设,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静默认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提高政策知晓率。开展社会帮扶政策“六进一提”宣传活动(进村居、进校园、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养老机构,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发放社会救助政策明白纸、预防养老诈骗及未成年保护宣传材料4万余份;整合11个部门7类35项社会帮扶政策,制作社会帮扶政策指南“二维码”,利用便民服务中心、“三务”公开栏、村民群、业主群等群众身边阵地进行精准投放。同时,我区还将政策指南“二维码”同步链接到“爱山东APP”,做到救助申请“指上办”,打造“口袋”帮扶品牌。


  下步,市中区将牢固树立“大抓民生”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为市民幸福“加码”,为“幸福市中”助力,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供稿单位:枣庄发布)



实习编辑:薛玉祺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