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
|
|
|
权威发布 青岛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新征程当前,青岛市正在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旨在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在第23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高善武、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焕亭,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韩大钧,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支队长任卫、青岛海关二级巡视员王建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第一部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发布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知识产权工作嵌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取得新进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高位引领,在知识产权政策支撑上聚焦发力
一是统筹谋划促发展。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议》、市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部署“建设国家(青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市政府召开全市标准化委员会全体会议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会议,全面开启了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新征程。二是优化政策促发展。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突出执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创新实施“体验式”监管、“手术刀式”执法、“康复式”回访服务,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执法新模式,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肯定,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制定《知识产权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规程》《企业知识产权保险扶持项目管理实施规程》,有力推动全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补助落地见效。三是机制带动促发展。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协调推进作用,认真抓好《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年度推进计划的督导检查,我市在省政府组织的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检查评议中获得优秀等次。
二、激发创新活力,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上聚焦发力
一是专利创造量升质优。2022年,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45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94万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8.9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351件,均居全省第1位。在第23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我市共获金奖1项、银奖3项、优秀奖16项。二是商标注册稳步发展。2022年,全市商标申请量9.04万件;商标注册量7.23万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45.77万件;驰名商标152件。三是地理标志作用彰显。“(山东平度)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得认定;“胶州大白菜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全市拥有崂山绿茶、即墨黄酒等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北宅樱桃、宝山蓝莓等3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促进转化运用,在知识产权赋能产业上聚焦发力
一是高价值专利培育取得新成果。遴选“多色激光投影光源及消散斑技术及应用专利组合”等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18项,培育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竞争优势。二是专利导航项目取得新成效。以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为方向,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36项;市级专利导航项目20项。3个项目确定为2022年省级专利导航。青岛高科技工业园获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优势企业100家。三是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试点取得新进展。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专利服务机构,14家试点单位推行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四是构建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取得新拓展。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开展智慧家庭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专利标准化和专利投融资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带动全国智慧家庭产业升级发展。
四、加大保护力度,在知识产权保护质效上聚焦发力
一是全力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筹建。成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筹建专项工作组,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二是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机电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成为国内首个机电领域国家级快速维权中心。三是服务型执法成效显著。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表扬。办理的“家具系列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1年度专利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五、着力监督管理,在知识产权行业规范上聚焦发力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项目管理。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防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项目,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二是建立专利快速预审申请主体备案机制。以生产、研发或者经营方向属于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主体和代理机构为重点,累计审核130家企业完成备案。三是持续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完成两批核查任务,向省局审核推荐309家专利申请精准管理名单。四是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专利代理机构58家、商标代理机构329家,对21家轻微违规市场主体予以指导规范。
六、切实优化服务,在知识产权服务效能上聚焦发力
一是指导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崂山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评估。“示范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220家、从业人员达到1200余人,各业态协同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二是省内首个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联盟——“青岛西海岸新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联盟”成立。旨在为区域内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化解、维权诉讼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法律服务。三是推行专利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我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地区。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开办专利权质押贷款保险459笔,累计保险金额17.45亿元,贷款金额16.63亿元,惠及企业726家。四是不断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建立以指导信息处理中心、能力支撑中心和协调服务中心为框架的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在全球12个国家(地区)设立海外办事处,在全市建立了14个联络站、4个联络站分站、10个支持机构,协同各区市服务企业创新发展“走出去”。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以“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动力,以实施“青岛优品”工程为着力点,以服务型执法为保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励创新创造,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第二部分:市中级法院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发布
在市委正确领导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青岛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岛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2022年,青岛市辖区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4275件,审结4536件。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受理各类案件1028件,审结1300件,其中,技术类案件受理445件,审结569件。案件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技术类案件占比居高不下,新技术领域不断增加,案件审理难度逐年加大。去年法庭受理技术类案件占一审案件43.29%,涉及专利、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等纠纷,案情日益复杂,对法官审判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受理的案件标的额较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2022年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受理案件总标的额约15.48亿元,最高标的额达2.2亿。其中海尔智能家电商标侵权系列案,共判决赔偿原告经济损失950万元,维护了首批链主企业合法权益。三是疑难复杂案件更加凸显,“精品审判战略”引领卓有成效。管辖调整后疑难复杂案件进一步集中,对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呈现示范效应,成功审结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疑难复杂案件。
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始终坚持精品审判为引领,专业化审判成效显著。“饿了么”诉“美团”二选一不正当竞争案去年入选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刷单炒信”案入选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长碳链二元酸”等案件入选中国法院50 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品牌保护委员会知识产权十佳案例。“玉楼春”诉前禁令案等7个案件入选全省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精准司法服务。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开展精准调研,深入走访相关企业、研究院所,助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三是发挥跨域管辖优势,推动胶东经济圈保护一体化。在跨域巡回审判已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设立烟台第二个巡回审判庭,在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设立巡回审判工作站,与威海市场监管局、威海中院签订跨域保护合作协议,与潍坊市市场监管局等建立“三级多向”快速处理工作方案,深入推动胶东半岛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工作。四是深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提升技术类案件审判质效。出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陪审员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形成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五是深化 3D证据系统应用,打造知识产权智慧审判“青岛经验”。通过“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完成1600余件证据的扫描建模,大型空间、微型设备等高难度证据建模均完成技术突破,实现证据应扫尽扫。出台智能3D证据管理规定,创建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跨网域异步质证系统,有效解决当事人“举证难”问题,最高法院向全国法院进行推广。六是丰富普法宣传形式,营造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布青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和十大典型案例,积极参与中国法院网“知识产权青年说”等活动,在《青岛财经日报》等媒体开设专版,全面宣传青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
新时代新征程上,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开展深化司法作风能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为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贡献司法动能。一是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创新司法服务、司法协同保护、智慧审判和“党建+审判”融合四项机制。二是着力提升审判质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对疑难复杂案件的集中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精品案例、优秀文书和示范庭审。三是深化跨域巡回审判及司法行政协作,常态化开展跨域巡回审判及调研走访工作,助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四是深度应用“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跨网域异步质证系统等科技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信息化探索,推广知识产权智能化审判的“青岛经验”。五是发挥调研基地优势作用,深刻把握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规律,继续丰富完善“青知”品牌建设,营造支持创新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部分:市文化和旅游局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发布
青岛市版权工作不断发挥国家级版权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版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版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推动版权产业创新发展。
一、大力开展版权宣传培训,提升全社会版权意识
深入开展版权保护“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园区”的“五进”活动,积极开展版权宣传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宣传媒体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版权、保护版权”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版权保护系列活动。举办青岛市2022年“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三是加强教育培训。组织全市党政机关和主要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举办2022年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提高全市版权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和相关企业守法自律意识。
二、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动版权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力促科技创新赋能版权保护。指导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打造音乐版权服务平台,并承担国家“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任务。依托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山东数字版权交易中心。二是加强作品版权登记。始终坚持免费为著作权人提供版权登记服务,2022年,办理作品版权登记8000余件。三是加速版权产业发展。2022年7月,举办第五届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期间,开展了线上交易、展览展示、高峰论坛、保护宣传四大板块活动,展会规模达2万平方米,汇聚国内外优质版权企业188家参展,吸引来自全国各地6000余人观展,意向签约交易额达30亿元。四是开展版权示范创建。为充分发挥版权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版权产业健康发展,2022年,全市6家单位新获评省“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版权交易平台做大业务增量,鼓励文创、音乐、影视、戏曲等原创作者登记、交易优秀作品。
三、完善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巩固软件正版化成果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2022年,青岛市软件正版化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调整成员单位职责,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督促各区(市)建立完善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度。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市直党政机关、区(市)党政机关和市属国有重要行业企业开展了软件正版化专项抽查检查,进一步巩固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三是加强专题培训。开展软件版权法律知识、软件资产管理和软件技术知识培训,引导全社会提升“拒绝盗版、使用正版”意识。
四、加大版权执法力度,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
2022年,立案查办版权行政处罚案件112件,成功调解版权侵权纠纷7起,达成调解协议400余万元,有效规范了版权秩序。一是加强网络侵权治理。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 2022”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900余人次,通过网络主动监管网站780余家,对网络文学、音乐等重点网络资源实施网检360余次,办理网络侵权案件16起,关闭网站7家,删除侵权盗版链接19条。二是强化北京冬奥会版权保护工作。开展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3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0余家次,发现有涉嫌侵权行为企业8家,查办涉冬奥侵权案件6起,严厉打击了各类涉冬奥作品的侵权行为。三是开展院线电影专项保护行动。成功查处1起涉春节档院线电影侵权盗版案件。四是做好版权纠纷调解。通过“版权保护进企业”的方式主动向涉嫌侵权企业普法宣传,帮助企业纾困解忧,年内成功调解5件涉案金额较大的侵权投诉。
第四部分:市公安局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发布
知识产权对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升法治化水平,加大刑事打击力度。
青岛公安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领导下,深入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警务理念,切实履行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神圣职责,坚持以打开路、做强主业,创新机制、激发活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强力震慑,组织全市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专项行动,侦破一批大案要案,打掉一批犯罪链条,最大限度保护创新成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昆仑2022”专项行动,靶向定点、精准打击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权利人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企业创新发展护航,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全市共侦破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6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8名,涉案金额1.5亿余元。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共侦破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8名,破案数与去年疫情集中暴发的同期相比上升23%。在打击侵权犯罪工作中,青岛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依法、平等的保护理念,对国内国外、大中小型、国有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给予同等保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支撑高水平改革开放。打击侵权假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公安机关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坚持数字引领实战,深化数据应用,推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持续高压严打犯罪的同时,公安机关广泛汇集部门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强化行刑衔接,密切警企协作,全力提升协同共治能力水平。
2023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挥大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刑事打击职能职责,全力打好“三项战役”。一是打主动战。围绕侵权假冒犯罪突出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坚持网上网下、人力技术相结合,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充分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加强线索排查、情报研判,主动出击、打早打小,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多发势头。二是打整体战。强化警种联动、区域协作,对跨区域、系列性案件,特别是对那些危害严重的大要案件,坚持“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上游下游一起打、源头末端一起查,追根溯源、循线深挖,坚决摧毁犯罪窝点,坚决查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条。三是打协同战。加强同行政监管、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行刑衔接,完善协作机制,联动开展打击治理。同时,加强同有关省市地区警方的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公安部发起协查案件,有效打击跨省(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第五部分:青岛海关知识产权情况发布
青岛海关通过部署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深化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专项治理、加强风险分析研判等措施,持续加大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力度。2022年,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扣留措施2161批次,扣留侵权嫌疑货物58.79万件,比2021年度分别增长13.2%和0.5%,查办的知识产权案件连续16年入选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查办的侵权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出口环节侵犯商标权的案件占比较大,涉及专利权、著作权的比例有所上升。二是货运渠道执法成效明显,进出境寄递渠道的查获案件数量持续增加。三是查获的侵权货物主要涉及纺织品、服装鞋帽和汽车配件。
青岛海关作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执法部门,以“严保护”“强保护”为抓手,以“四个着力”的工作举措, 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效能。
一是着力加大执法力度。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商品,尤其对关乎生命健康,威胁公众安全的侵权商品实施重拳打击。开展“开展打击货运渠道侵权假冒机动车零配件专项执法行动”,查扣滤芯、滤清器等及侵权商品共计21万件,有力维护了国内外市场公平秩序和人民群众健康财产权益。
二是着力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广应用“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创新举措,促进合法货物便利通关,已实施11批次,涉及32个中外知名品牌,商品逾10万件,该创新举措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第一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发布196家“好品山东”品牌企业名单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保护合法权益。协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企业海关备案工作,2022年山东新增知识产权海关备案597件,新增权利人130个,持续保持高速双增长。
三是着力推动构建综合治理格局。与济南海关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加强重点领域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加强知识产权案件线索通报和执法协作,优化对企知识产权服务。进一步强化“两法衔接”,持续开展“打源头、摧网络、断链条”式执法合作,与市公安局建立线索共同研判工作机制,依托公安系统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对侵权线索的共享互通,查办的济宁某公司出口“POKEMON”(宝可梦)早教卡案经移交公安机关办理,被列为省公安厅督办案件,截至目前共对13人采取强制措施,捣毁侵权生产窝点3处。
四是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拓宽传播渠道、丰富宣传形式,确保宣传效果。共在学习强国平台、大众日报、国门时报等媒体持续宣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政策和案例10余次;与地方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合作在报关大厅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覆盖辖区企业200余家。
答记者问 青岛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支持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4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青岛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政理论网记者:近期,国家出台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提出了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请问下步青岛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有什么工作打算和举措?
高善武答记者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之路得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之路。
青岛市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重视知识产权创新,服务知识产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2年青岛市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市北区、即墨区、城阳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作出全面部署,构建基于城市、县域、园区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体系。
2022年,我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45万件,同比增长42.2%;PCT国际专利申请2351件,同比增长24.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94万件,同比增长2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8.99件/万人。全年商标申请9.04万件,注册7.23万件,截至2022年12月全市有效注册商标45.77万件。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优势企业100家,均居全省首位。
青岛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支持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鼓励知识产权创新创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知识产权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规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扶持政策提质增效,重点引导优势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知识产权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要素持续增长。
二是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运用知识产权精准服务24条产业链。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项目,提高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培育全市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竞争优势,巩固提升关键核心产业的市场主导地位,精准服务建链补链强链。同时,围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核心技术专利攻坚突破,加快“龙头企业”规模和效益倍增。
三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等方式,深化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难度,便捷获取所需资金。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更好满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知产”变“资产”。
投稿邮箱:dzllwqd2022@163.com 投稿电话:18853281577 责任编辑:于琛 编辑组稿:臧海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