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更多



广告

滚动播报:

首页 >> 旅游 >>最新 >> 观天桥非遗 品文化济南 描绘文旅品牌新画卷

广告

最新热点
更多
热点排行
更多
详细内容

观天桥非遗 品文化济南 描绘文旅品牌新画卷

时间:2023-11-08     作者:刘光涛 宋书正 闫莹【原创】

题记——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山东省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也是教育大省、非遗大省。经过多年的沉淀,山东省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现有联合国人类非遗名录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86项,位居全国第二位,市级项目7151项,区县级项目+12758项,涵盖了民间文学、民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十大门类。“文化济南”是“十四五”新时代强省会建设五大战略之一。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历来注重非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

  近年来,济南市天桥区文化和旅游局高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促进非遗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积极探索非遗在校园新路径,与天桥教体局教研中心课程专家及多所中小学合作,构建“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下的非遗实践研究”立体化学习模式,推出“黄河非遗娃”文化IP品牌等一系列亮点纷呈的非遗品牌和非遗活动,成为传承、弘扬、发展非遗的新鲜路径和方式,不断将非遗“两创”之路走深走实。天桥区非遗保护画卷正徐徐展开,不断激发着天桥文化发展的活力,也在持续增强天桥旅游发展的魅力。

  秦琼祈福文化旅游节 ——传播“城市发展和传统文化”好声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央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总体部署,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自2016年起,由济南市文旅局指导,天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联合每年春节举办“秦琼祈福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六届。

1699428462103400.png

  辖区内五龙潭公园免费开放,五龙潭泉群属于济南五大泉群之一,泉水汩汩,昼夜不息;有省级文物秦琼祠和秦爱墓碑,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琼传说”,为“秦琼祈福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提供了丰富而集中的文化资源。

1699428489855693.png

  秦琼祈福文化旅游节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支撑。济南民俗文化、泉水文化、秦琼文化,文物保护资源利用与五龙潭旅游资源整合,弘扬传统文化,尊重中国传统价值观,立意深刻;秦琼祈福文化旅游节还以丰富的项目为依托突出参与性。每年举办活动跨度时间长,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符合中国传统民俗特点和价值认知,重视参与性。秦琼祈福文化旅游节设置了“一步一景一主题”的沉浸式文化活动。对广大学生和市民而言是来自泉城家门口的研学资源包,是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英雄古风,泉水人文的好去处。

1699428510187244.png

  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可观赏、可游玩、可体验的、可消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活动期间客流量大约累计在3万人左右。活动中不仅有文化市集的展示,还有非遗项目的展示、书画展览,以及传统文化民俗演出,戏曲专场进景区等综艺活动,活动组织周密、雅俗共赏。

  天桥区以“旅游”为底色,以“非遗”为品牌,以“融合”为路径,深入推进“非遗+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推进辖区旅游+非遗发展共建共享,激活非遗主题旅游“一池春水”,正在推动“好风景”迈向“好生活”。

  打造“黄河非遗娃” 文化品牌 ——会讲故事的IP

  “黄河非遗娃”IP文化品牌是一项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致力于青少年非遗传承的文化活动品牌及形象推广项目,产品门类涵盖文化活动系列和IP形象群组系列。主要建设内容为IP形象群组、文创开发与应用、文化活动、数字文化建设等四项内容,主体架构分为“非遗在校园”“文企合作”“文旅平台”“沿黄连线”“数字平台”四个版块,通过项目实施、推广,让更多青少年浸润黄河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以生动、活力之态一起向未来。

1699428634755148.png


  为什么说“黄河非遗娃”是会讲故事的IP呢?且听分解:“朝看滔滔黄河水,暮看黄河落日圆”——“黄河非遗娃”这一名字起源于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刘庙小学。2019年,学校黄老师带领学生参加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大赛烙画组比赛,获得一金、一银、两铜的骄人成绩,一时成为青少年传承非遗的佳话。多家媒体以“黄河岸边的非遗娃”予以报道。

1699428656988025.png


  2022年初,陶塑传承人王令涛用黄河泥制作了初期的黄河非遗娃,“黄河非遗娃”IP形象应运而生,它造型活泼,有明亮的大眼睛,张开的双臂,动感十足的头发,脚下的波纹寓意黄河浪花和不断创新的力量。10位传承人先后制作面塑版、锔艺版、刻瓷版、老玩具版等15款“黄河非遗娃”形象作品,“黄河非遗娃研学地图”、徽章、打卡册,联名款T恤等文创产品30余款。

  2022年隆重举办济南市首届“黄河非遗康养节”暨 “黄河非遗娃”项目推介活动。项目的发展有助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落地实施。形成了一批校内外黄河非遗研学基地,在其带动下,沿黄九省(区)推出了少年连线、黄河非遗研学线路推送、非遗研学小书包上线,“黄河非遗娃杯”青少年手工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成为讲好黄河非遗传承故事的重要载体。

1699428680217221.png

  “黄河非遗娃”系列文创获得2022年济南市黄河文化主题文创设计大赛二等奖;《泉城“黄河非遗娃”市场运营推广案例》被评为2022年济南市文化项目推广优秀案例;“黄河非遗娃——会讲故事的IP”获得2023年山东省精品旅游文创大赛一等奖。“黄河非遗娃” IP形象在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成果展”板块做集中展示,受到全国各地参会团队的广泛关注。 近日,黄河非遗娃系列文创产品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展出,文创产品一经展出,吸引了不少展会游客目光并荣获一致好评。项目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文化产业运营生态空间。IP形象设计“九”系列,除目前直播热点“九”款外,设计九个黄河非遗娃形象,加入地方非遗元素,体现沿黄九省代表性文化元素,以古代与现代,时尚与未来的碰撞,产生IP形象影响力和传播力。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断产生叠加效应,扩大项目环境与土壤的培育,丰富品牌门类产品,通过经典、简洁的商业设计进一步生成投资环境。通过本土文企服务置换合作,引入投资合作,得到市场认可,拓宽投资渠道,形成文化产业运营生态空间。

1699428720432309.png

1699428778282049.png

  9月9日“黄河非遗娃杯”青少年技能大赛在天桥区图书馆成功举办。本次比赛吸引了区内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学生们的踊跃参与。参赛者在完成比赛任务的同时也用行动践行着非遗的传承。飞扬的剪纸,形态万千的捏塑,栩栩如生的烙画,细致的绳艺都在孩子们的指尖灿然开花,变化万千。“黄河非遗娃杯”青少年技能大赛的举办进一步促进辖区青少年非遗综合素养提升,增强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诠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非遗在校园 ——助力传统文化教育蓬勃开展 是传承也是创新

  202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了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着录》,本标准的发布将对非遗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非遗数字资源的传播利用、非遗大数据体系构建、提升社会公众对非遗的认知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1699428830173565.png

  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非遗要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为推进非遗与国民教育的融合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可以说非遗与教育的融合有着巨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这些年山东省各地都对非遗与教育的融合作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山东省先后设立了37个非遗研究基地,100个非遗教育传承实践基地;济南市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实践案例、济南皮影戏进校园实践案例等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创新案例。

  基于此,自2020年初,天桥文旅局围绕“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下的非遗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证研究。通过国家课程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实施与非遗十大门类有效链接,引导传承人与一线教师提供“同课异构”示范课例展示,不断整合地方非遗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包,形成非遗课程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课题实践,将“非遗进校园”转化成为“非遗在校园”,与思政教育、劳动实践、美育体育、现代科技、艺术生活高度融合,逐步实现非遗课程体系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铺染青少年的生命底色。

  从教育层面而言,实现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非遗课程打造。

1699428898650510.png

1699428943500940.png

1699428992184990.png

积极为双减之后的高效课堂寻找答案。传承人与学科教师形成更优选的非遗课堂呈现方式,即“同课异构”的学习方式,为“考什么、学什么、玩什么”寻找到答案。两年来展示、录制济南市非遗中小学示范课例6节,小学数学学科《风筝原理》与风筝轧制技艺、美术学科《珍视国宝—陶瓷艺术欣赏》与单色釉堆白技艺、体育学科《蹲马步》与郭派形意拳、音乐学科《京剧欣赏》与京剧,初中语文学科《灯笼》与扮玩灯彩扎制技艺,高中思政课《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周氏耳廓放血疗法,展现实践成果,课堂充满活力与张力,充分体现了该项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与非遗“产学研平台”交互使用,更加便于操作实施。“非遗产学研平台”将非遗传承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展现,通过产学研平台的推广运用,形成线上非遗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共享,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实践,在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让群众受益,将非遗传统技艺与校本课程、文商产业发展深度结合。六个示范课例,或许只能构成一次泛起少许波澜的尝试,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示范课例所带来的深邃哲思、行动探索必将激发出更多更灿烂的思考和实践。

  天桥文旅局非遗保护科负责人闫莹指出“接下来,天桥区文旅将成果复制、推广,并以中小学美术学科为例,继续深耕非遗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实现非遗产学研平台的良性运转。”

  面向未来,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家庭、校园、社会是个体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场域,其中校园教育在现代个体发展中具有承前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打造国家标准下的非遗课程,以现代正规教育流程将非遗内容融入校园生活,将非遗基因镌刻在现代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此延伸至家庭、社会等各个生活场域,真正实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创新发展生活化传承的特色路径。

  该项研究工作缘起于非遗课堂,研究起点为小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学、幼儿园、大学陆续加入进来,由基础教育非遗实践研究,延伸至全域教育研究。该课题成果已经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国家课程标准之所以冠以“新”字,在于其脱离了人之原始工具主义,而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但是,非遗实践始终不曾离开鲜活的生命,是为非遗的代际传承、实践活力及确保其生命力的持续努力,也是为个体,为民族,也为人类创造一个继承传统、关注当下、启示未来的新文化。

  青年非遗传承人群创新与发展研究——“破圈”发展,深度融合


1699429076116151.png

1699429077585236.png

  为更好的激活青年群体的接力,促进保护非遗、传承非遗,让青年传承人“破圈”发展,从“非遗+N”方式助力,如:数字藏品+实物定制,拓展非遗线上线下销售;数字化赋能,打造游戏+非遗打开IP形象;通过“非遗”+旅游,拓展文旅发展;同时,可以加强“非遗+科技”“非遗+文创”“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更多融合发展空间,从产、学、研、用等各个环节,打造全新IP,融入时尚感、打开流量密码,推进数字化,让非遗项目在国潮当道的今天“出圈”发展。

  2023年5月18日,天桥区在胶济铁路博物馆举办青年非遗传承人主题论坛。进一步汇聚凝聚青年非遗传承和弘扬的中坚力量,整合非遗产品的知识性、有机结合运营模式,深化核心技艺,深度激活非遗文化产业的“一池春水”。

  文旅先锋联盟——打破资源壁垒,整合优质资源

  天桥区致力于非遗挖掘与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守非遗文化。围绕发挥文化场所的集群效应,天桥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成立“文旅先锋联盟”,打破资源共享壁垒,实现了优质资源整合。为非遗长足发展推波助澜。将场所馆特质和城市文化融合,实现文化示范引领作用。

1699429114732648.png

  2021年,依托“文旅先锋联盟”,天桥区非遗撰写的《发挥“文旅先锋联盟”集群效应,引领新时代博物馆破圈发展》荣获济南市首届文化创新项目奖。自2018年以来,天桥文旅游局联合辖内胶济铁路博物馆、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阡陌书店等10家单位成立“文旅先锋联盟”,融合非遗项目展示、文创潮牌集结、名家系列讲座、小众主题音乐会等形式,积极践行,发挥文化交流传播的集群效应,形成拳头产品,把辖区内的文化场地打造成文化高地,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文旅发展的破圈之路,行稳而致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同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实践,从未离开鲜活的生命,是为非遗的代际传承、实践活力及确保其生命力的努力,也是为个体,为民族,也为人类创造一个继承传统、关注当下、启示未来的新文化。未来,济南市天桥区文旅局也将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为加快建设新时代背景下强省会城市贡献天桥文旅力量。


供稿电话:18753189768

  编辑:司洁


seo seo